close


黃榮堯

執筆/
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主任 黃榮堯 Jung-Yao Huang

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的發生率,是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男性到了八十歲,可以說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皆有攝護腺肥大症的困擾。處理的方式是以藥物治療為首選,但仍有相當比例的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建議接受手術治療的適應症為尿液滯留、膀胱結石、反覆性尿路感染、多次血尿、阻塞性泌尿系統病變、膀胱憩室、腹股溝疝氣或藥物治療不理想。

在手術治療方面,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RP)及剖腹攝護腺切除術(open prostatectomy)被認為是指標性的治療方法。經長期追蹤後,在症狀、排尿速度、殘尿量皆有明顯的改善。但是這些方法雖然有效,卻必非沒有併發症,如剖腹攝護腺切除手術易引起出血、尿失禁、長期術後傷口疼痛, 目前已不再被普遍使用,僅限於較大體積的攝護腺或合併有膀胱病變的患者。而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較常見的併發症有尿失禁、尿道狹窄、膀胱頸狹窄、出血性功能障礙、尿路感染及可能致命的因沖洗液過量吸收之水中毒。再加上這些接受攝護腺手術的患者皆屬於較高年齡層,有其他內科疾病的機會也比較高,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肺氣腫及心臟血管疾病等。另外服用抗凝血劑的比例也不少,使得手術的危險性更增加。台灣目前男性的平均餘命為76.2歲,在手術抬上接受良性攝護腺手術的病人中,八、九十歲患者比比皆是。病人和家屬擔心,手術團隊成員的壓力也大。所以如果能有較低侵襲性,且有經尿道攝護腺切除等指標性手術效果的方法,是眾所期盼。於是近二十年有許多低侵襲性療法的發展,如經尿道酒精注射(Transurethral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EIP)、經尿道微波熱療法(Transurethral microwave thermotherapy, TUMT)、經尿道攝護腺內雷射治療(interstitial laser coagulation, ILC)、高強度超音波集中式療法(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經尿道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 BTX)注射、經尿道無線電頻率高溫療法(Transurethral needle ablation of prostate, TUNA)及各種雷射手術治療。

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因雷射技術的進步,加上臨床經驗的累積,以雷射手術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的方法很受到矚目。目前較常用來作為良性攝護腺肥大症手術治療的雷射可分為四類:

1. 綠光雷射(Potassium titanyl phosphate [KTP, Nd:YAG]和lithium borat [LBO, Nd:YAG] lasers)

2. 二極體雷射(Diode lasers)

3. 鈥雷射(Holmium: YAG lasers)

4. 銩雷射(Thulium lasers)

攝護腺可以用不同的雷射系統和器械來治療,這些不同的雷射系統會在攝護腺組織上有不同的質和量的效果。譬如凝固(coagulation)、汽化(vaporization)、切割(incision)。其中鈥雷射和綠光雷射有較多的文獻報告,也常用來和指標性手術的效果做比較。目前的證據被認為是有潛力成為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及剖腹式攝護腺切除的替代選項。

雷射在攝護腺肥大症的治療是開始於1990年,最先被使用的是Nd-YAG雷射,但效果不佳,副作用如須長期導尿管留置,術後尿道刺激症狀較明顯,所以這種雷射接受度不高。而鈥雷射於1993年出現,起先與Nd-YAG雷射合用,效果也不理想,以後單獨使用以汽化為主,發現止血效果良好,但僅能汽化出一條通道,臨床效果仍不佳。接下來發展出組織切片的技術(resection technique),因為組織吸收深度較淺為0.4mm,許多Nd-YAG雷射的副作用如尿道術後刺激症狀等就少了很多。到了1996年紐西蘭的Peter J. Gilling發展出了鈥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Holmium: YAG laser enucleation, HoLEP),使雷射在攝護腺肥大症的治療有了革命性的發展。這種手術方法是利用鈥雷射的切割特性,將攝護腺切到包膜(capsule)的位置,再將膀胱括約肌的內緣至膀胱頸間的攝護腺組織剝離,推入膀胱內,然後以各種方法將攝護腺組織切片、絞碎、取出。這種方法可獲得如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及剖腹攝護腺切除指標性手術一樣的效果,又可以有較少的後遺症,如出血量、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天數等,而且還有攝護腺組織送病理學檢查。在往後的實證醫學回顧性文獻較有正面的報告。2013年歐洲泌尿科學會(EAU)的攝護腺治療臨床指引認為:30到80毫升體積的攝護腺肥大症治療是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大於80毫升體積的攝護腺則是鈥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及剖腹式攝護腺切除手術。

由於鈥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的良好效果,以其他雷射來做攝護腺剝離手術的方法也被研發。銩雷射於2005年被引進為攝護腺切割的方法,到了2009年有汽化併剝離的技術。在2010年就有銩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的文獻發表。而鈥雷射和銩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間的比較也陸續有文獻發表。目前的結論是兩者的治療效益,如導尿管留置時間、攝護腺肥大症狀指標、最高尿流速、殘尿量和出血上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在綠光雷射方面,在經過多年的攝護腺汽化手術經驗後,也有部分醫師朝攝護腺剝離手術方向嘗試,初步的報告認為效果良好、無明顯的併發症,但手術時間較長。Richard Wolf醫療儀器公司也為了綠光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開發了一整套的內視鏡手術系統。而該公司邀請的代言醫師Dr. Fernando Gómez Sanch自稱經過1500例綠光雷射汽化手術後,才發展出綠光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

在2012年波士頓大學有一項對攝護腺手術治療的趨勢研究,對5500位泌尿科醫師發出問卷調查,有600份回覆,其中570位是有從事攝護腺切除的手術。結果發現技術的改變,會導致攝護腺肥大症手術方法的改變。剖腹式攝護腺切除及經尿道攝護腺切除仍是為大部分泌尿科醫師使用。但是雷射手術已常被使用。手術量大的醫師會較常使用雷射手術。對高危險的病人,雷射手術也更常被使用。

在未來,各種雷射手術,包括綠光雷射及銩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對攝護腺肥大症而言,可能成為指標性的手術、或是可替代的選項,則仍需要經長期時間的考驗。書田診所則是自2010年開始綠光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然後再有銩雷射攝護腺剝離手術。初步經驗是如同大部分文獻所述,出血量較少、併發症較少、攝護腺組織清除較完整,至於其他效益則仍需長期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volixla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